4月18日,地平线正式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HSD。
一方面,地平线成为工信部收紧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管理之后,第一家在智驾产品宣传上作出反应的企业,为整个行业的规范行为率先打了个样;另一方面,作为地平线“向高而行”的标志性产品,HSD搭载当前最强性能的国产智驾计算方案征程6P,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架构,是国内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可以期待的是,HSD的发布,或将进一步奠定地平线的行业领先地位。迄今为止,地平线已达成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310个,成为超500万智驾车主的出行选择。
另据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发布会上透露,征程6E/M的年出货量将超百万级,现已获得超20款车型定点,共搭载超100款车型。“要知道,过去每一款产品第一年的量产上市,从来没有像这款芯片这样,第一年就会达到超百万级的出货量。”
结合地平线不久前发布的上市后首份财报,地平线2024年营收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全年共交付约290万套智驾产品解决方案,同比增长38%,累计交付约770万套,交付规模国内第一,实现量产规模与商业营收同步强劲增长。
2024年,地平线在中国OEM高级辅助驾驶(ADAS)解决方案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增至超40%,稳居第一;而在2024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供应商中,地平线亦以33.97%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已实现“每三台中国智驾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方案”。
种种迹象表明,地平线正成为推动智驾平权名副其实的最大公约数。
早期领投方发声力挺
作为国内智驾科技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地平线的每一动作都被外界高度关注。
2024年10月24日,地平线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2022年以来港股和美股最大规模中国科技公司IPO,后又创造了2022年以来进入港股恒生科技指数的最快纪录。当然,按照相关流程,地平线即将面临解禁。
一周前,作为从2015年种子轮开始就予以陪伴、纷纷投资地平线7轮的五源资本和高瓴相继表态,在地平线解禁后不会急于减持,会长期支持。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强调,地平线始终以产业终局的思维来布局未来。当前,智能驾驶正在经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拐点,其重构出行生态的价值远未充分释放。“我们看好地平线的长期价值,不因解禁而急于减持。我们相信,真正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产业影响深远,需要时间释放它的价值潜力,给予长期资本实现价值创造的回报机会。”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则认为,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资产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估。刚上市半年的地平线正好印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独特路径——余凯博士及团队不仅以前沿技术突破树立行业标杆,更以扎实的工程化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让创新真正落地生根。这种贯通技术与产业的特质,正是中国科技产业从追赶到引领的关键。“我们看好地平线的长期发展,不会在本轮解禁时减持,会坚定持有、长期支持。”
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的五源资本与高瓴,是陪伴在地平线身边10年的投资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最了解地平线的能力与价值。换言之,这样的发声力挺自然能够为市场带去足够的信心,也为地平线的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前两大产业投资方加深合作
除了早期领投方的明确态度,地平线前两大产业投资方上汽与大陆近日同样进一步加深了与地平线的战略合作。
作为地平线第一大机构股东,上汽集团在2025上汽之夜上表示,将继续拓展与地平线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互补,打造拥有全新体验的新款车型。
自2017年启动战略合作以来,上汽旗下荣威、名爵、大通等多个车型品牌产品现均已搭载地平线征程家族方案。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迈入“智能化下半场”,地平线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也迎来全面升级——上汽旗下荣威、名爵等品牌的多款主力车型将采用地平线征程6E打造智驾方案,并即将于2025年内正式落地,未来双方还将基于征程6系列拓展至全场景智驾合作。
余凯在上汽之夜活动中指出,上汽拥有坚实的技术布局和开放的跨界合作思维,是行业公认的汽车智能化先行者、领航者。地平线与上汽的合作,打造了国内汽车集团与科技创新公司的合作典范。
除上汽外,作为仅次于上汽的地平线第二大产业投资方大众汽车集团稍早前同样宣布,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HSD展开进一步合作,HSD将通过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 (CARIZON) 加速研发,并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车型上。
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和地平线正式确立合作,并由此开创了国际车企与中国智驾科技公司的“合资+深度合作”的案例。
综上不难判断,短时间内与自己合作多年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及重要股东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再次佐证了地平线之于头部车企、乃至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
“高研发投入+产品力”建起长期护城河
支撑起地平线行业领导地位的,无疑还是地平线的产品力及其背后的研发能力。
2024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为31.56亿元,同比增加33.4%。在保持高研发投入的同时,研发支出在总收入的比例逐年收窄,即技术变现能力在不断增强——2021年至2024年,地平线研发投入在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245.0%、207.6%、152.5%以及132.4%。“地平线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会构筑坚实的智能驾驶底座。”余凯表示:“事实上,我们更在乎市场地位,以及打造技术的护城河,随着新产品的上市,市占率会进一步扩大,并不担心经营的发展。”
反映在产品端来看,以征程6系列为例——随着征程6系列大规模量产上车,地平线的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将大幅提升。尤其当征程6P成为标配后,地平线的ASP预计相较前几年至少提升十倍。
显然,地平线更强的技术能力带来了更高性能的产品,更高性能的产品奠定了更明显的行业优势,进而反哺研发端的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或许正如余凯今年多次公开强调的那样,股价短期来看是大家情绪的“投票机”,长期来讲就是一家企业价值的“称重机”。
对于地平线来讲,只要能够专注自己、专注研发、专注产品,就能扩大自己的行业领先优势、实现量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双增长,并成为更具投资价值的标的。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行近日纷纷给予地平线相对可观的目标价——花旗预计,到2025年底,地平线的出货量环比增长将逐步加快;受智能驾驶在大众市场普及拐点的推动,到2028年地平线在国内ADAS/AD综合市场的份额将提升至50%以上。故维持12.3港元的目标价。
星展3月份发布的报告同样指出,预计地平线2024至2027财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45%,且最快于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故给予地平线“买入”评级,目标价10.4港元。
以上述目标价及当前股价推算,地平线仍至少有约100%至130%的涨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