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卫生:糖心VLOG官网-糖心vlog入口官网-我在中东低调小国,看到了中国出境游未来
第一批去中东掘金的中国人正在悄悄发财。

▲
领域 | 出境游
首图 | 阿曼跨时代博物馆 / 旅界实拍
01
午后,我落地阿曼马斯喀特国际机场,机场内的设计很特别,波浪状的椅子在光影里像一片静止的海。
我有点恍惚。
毕竟,来阿曼的游客实在太少了,同机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卡塔尔多哈转机,真正专门飞来阿曼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人少的好处是安逸。
当我走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街头,白色的低矮建筑沿着山海缓缓展开,没有高楼,城市保留着稀薄而干净的天际线。

马斯喀特街景 / 旅界实拍
据说这是阿曼老国王亲自定下的规矩:首都建筑不能太高,不能喧宾夺主,要与自然和谐共存。
别看这座城市如此安静,其实它的历史一点不简单。
18 世纪的阿曼,是掌控欧洲到亚洲海上贸易的强国,曾经影响过红海、东非,也曾是黑奴贸易的中转站,历史上多次更换首都,至今还保留着未被改动的古镇。
只不过数百年后,阿曼早已不急着追赶世界的热闹,安静地慢慢生长。

阿曼苏尔 / 旅界实拍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低调得让人几乎忽略的地方,我发现有一些中国旅游业者已经在这里悄悄扎根了。
在马斯喀特,一对华人地接社朋友的故事让我觉得颇为有趣。
2017 年,原本在迪拜做旅游地接的肖周利和妻子在阿曼自驾游,结果路上车胎爆了,素不相识的阿曼人纷纷停车帮忙,最后连警察都赶来支援,还一分钱不收。
那一刻,肖周利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 " 人间自有真情在 "。
说起当时的经历,肖周利记忆犹新," 阿曼人属于伊巴德派,讲究互助与和平,跟其他中东国家很不一样。"
想到迪拜的累和卷,他们决定留在阿曼,从零开始做旅游。
可惜那时几乎没有中国人知道阿曼,更没几位中国游客愿意来玩,肖周利有股狠劲,他不怕,拼命做地推,设计定制游产品,连宣传海报都是夫妻俩亲自上阵搞定。
疫情最困难的时候,肖周利账户上只剩 500 阿曼币(1 阿曼里亚尔等于 18.8 元人民币),凭着对阿曼的一股热爱,宁可去网上卖包,再亲自送货也要留下来。
事后,肖周利和我回忆往昔 " 为爱发电 " 的日子,他说," 那时候想的不是赚钱,是活下去,但我们始终没离开这个国家,因为我们看得见它的未来。"
时过境迁,阿曼已经好起来了,来自上海的组团游客、自助家庭越来越多,足够让他这个当地最大的华人地接社赚得盆满钵满。
守得云开见月明,肖周利和我说:" 只要我的客人来过一次,几乎都说还会再来。"
这些年,他们的产品也从传统跟团变成更灵活的碎片化自由行:绿山徒步、海龟夜游、海钓体验 ……

阿曼独桅帆船甲板上观赏日落 / 旅界实拍
一条条还没被商业洪流冲刷过的小路,正在被中国旅游业者和游客一点点踏出脚印。
中东海湾六国大多对中国游客免签,但在阿曼的日子里,我总会情不自禁发出这个国家 " 不大力宣传旅游糊涂啊 " 的感慨。
五一前,在阿曼马特拉堡垒中国游客最喜爱的打卡地 "S 湾 ",我偶遇了一对香港工作的上海小情侣,男生是第一次出国,抱着单反一路拍个不停,女生笑着说:" 我们太喜欢这里了,太出片了,而且当地人都好友善!"
他们轻松的笑容,在阿曼暖阳下显得格外鲜活,那一刻,我竟有点羡慕他们第一次来阿曼就遇见了最舒服的自己。
后来,我又走进了阿曼的瓦希比沙漠、绿山、苏尔 , 每座城市都自带松弛感与一种未经雕饰的自然美。

阿曼绿山英迪格酒店 / 旅界实拍
在这里,生活的尺度不是打卡与奔忙,而是阳光、海风,还有慢悠悠的幸福感。
慢慢的,我也发现这个国家的独特压根不靠什么 " 网红景点 " 或者 " 新晋爆款 ",它靠的是一种几乎在别处消失的 " 耐心 "。
阿曼就像个不争不抢的中东老绅士:不吆喝,不推销,不打扰,它不会急着把好东西都拿出来展示。
肖周利曾和我笑着说:" 这里不像迪拜那么卷,也不像埃及那样乱,这里慢,但慢得有安全感。"
是的,阿曼不是告诉你 " 快点把豪华套房卖出去 " 的迪拜,也不是 " 动不动砸几千亿建奢华酒店集群 " 的沙特,在这里,服务员只是笑着说:" 慢慢来,喝杯咖啡 "。
谁又能拒绝这样一个温柔到不忍催促的邀请呢?"
这大概就是一些中国游客在这里会心软的原因:在一个人人都拼命往前跑的世界里,这是默默给你一个停下来喘口气的地方。

阿曼 Wadi Shab/ 旅界实拍
举个例子,在领略古朴壮丽的尼兹瓦堡垒后,我和朋友又走进了跨时代艺术博物馆,这里由澳洲知名建筑事务所设计,用科技感十足的 VR 来展现阿曼的历史脉络。
但这并非重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身边一个德国游客在感叹:" 走遍全球,很少见到连盲文都做得这么细致的博物馆。"
这就是阿曼:慢,但认真的地方。
我又想起有一次在马斯喀特文华东方酒店用餐,遇到的大堂经理是个热情的英国小哥。
他和我说最羡慕的是他一位生活在这里的老乡,不仅在马斯喀特教水上运动,还娶了阿曼姑娘,每天出海跟鲸鲨一起游泳。

阿曼马斯喀特文华东方酒店 / 旅界实拍
无论本地人还是老外,生活在阿曼的人都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豁达,所以有时候,我真觉得阿曼很像性格温柔的阿拉伯版丽江,但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酒吧一条街,也没有 " 艳遇 " 营销。
阿曼给的浪漫从来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欢迎常来,别急着走。
说到最后,为什么阿曼值得中国游客和中国旅游业者未来深度挖掘?
从我的旅行体验来看,简单说就是既新鲜,又安全;既低调,又高级感十足;既独特,又不太费劲。
阿曼不仅很少给游客压力,反而是一个 " 体验 > 打卡 "、" 放松 > 装 X" 的目的地。
这就是它的机会所在。
当所有中东邻居都在又大又炫地卖弄自己时,阿曼反其道而行,用一份留白吸引了另一批不爱扎堆、不想走流水线、已经不再满足去个地方打卡证明自己的人。
这不就是中国新一代中高端游客的画像吗?
他们喜欢小众,但又不想牺牲舒适感;
他们喜欢有故事的地方,但又不想太折腾;
他们喜欢安全的陌生,而不是危险的刺激。

阿曼 S 湾 / 旅界实拍
就像那对上海小情侣对我说:" 这里是个真正能让人安心的地方。"
他们的话很简单,但我听完突然有点鼻子酸。
因为你会发现,在又贵又挤的日本、好玩但乱的泰国、土豪也疯狂的阿联酋之外能有一个国家悄悄告诉中国人:" 旅行可以不用那么用力也能收获好的体验。"
而对于旅游业者来说,这更是一次珍贵的窗口期。
一个已经被迪拜收割过的中东市场,竞争早就进入红海,但阿曼这个还没来得及被挤满的地方,正在慢慢涨潮。
据世界旅行及旅行理事会 ( WTTC ) 2024 年经济影响研究预测,到 2034 年,旅游业对阿曼 GDP 的年贡献将增长至 54 亿阿曼里亚尔,占阿曼经济的 9.8%,预计每 13 名居民中就有 1 人从事旅游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现在还没太多中国游客,也还没有 " 满街中文标牌 " 的同质化。
也就是说谁先来,谁先熟;谁先撒种,谁先收获。
阿曼旅游业即将起飞,而这个中东低调小国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从今年开始,将中文作为学校的选修课。
留给中国旅游业者的时间不多了,等到大团来、同质化来、价格战来,再想做品牌,恐怕只能在价格表上拼命划线了。
机会,永远属于那个别人还没发现的瞬间,而阿曼,正处在这个瞬间里。
离开阿曼那天,我在马特拉堡垒的城墙上坐了很久,看着远处的港口,有渔船缓缓归港,有风吹过低矮的白墙,有孩子在广场踢球。

一个穆斯林女孩在马特拉堡垒看夕阳 / 旅界实拍
没有广告,没有霓虹,没有叫卖。
这一刻,我突然有种很奇妙的感觉:也许,下一个中国出境游的黄金市场不是哪个网红地标,不是哪座打卡大城,而是这片还在等着被发现、被珍惜的安静小国。